做好杀菌消毒工作让百姓吃上“放心食品”
8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产品质量基本状况。其中,国内生产加工食品方面,国家监督抽查酱油、食醋、酱、碳酸饮料、茶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桶装饮用水、食糖、方便面等10类1393家企业生产的1490种食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5.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检测结果显示,食品常见问题依然存在,如瓶桶装饮用水、酱、食糖等产品存在微生物指标超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控制不当、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等问题。据消费者投诉,在流通领域依然存在经营者擅自更改生产日期、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
诸多食品安全的存在,暴露出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不足,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监管力度和广度有限以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消毒灭菌方式不当。
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式便是“内外兼修”,打出一套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结合的“组合拳”,方能标本兼治。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称,以后将继续加大对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与农业、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配合,继续保持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高压态势,加大食品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出台新的食品安全发面的法令,加强处罚力度,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严肃处理,定期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抽检,加大排查力度。国家的外部监督管理手段是坚决的,“外部的修炼”也正在逐步加强,国家食品监管的法令也在逐步完善。
其实食品安全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环是在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身,也正是这“内修”。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绝不想发生安全问题,小销售环节,同样也是这样。有点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延长销售时间,添加禁止的使用的添加剂,有的则采用质量不过关的原材料等等。同时,有些企业不注重员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培训,导致生产环节灭菌消毒不严格,从而出现了问题。一个企业想长期生存下去,就需要做好以上每个环节的工作,自身品牌的树立,也是对老百姓的负责。那么,具体该怎样才能练好这内功呢?
首先,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经常发放一些食品安全的资料供大家学习,设立奖励制度,比如奖励在食品安全问题成绩突出的员工。
其次,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对于原材料的引进要通过正常的渠道,采购经安全监督部门检疫鉴定过的原材料。
最后,在生产、包装和销售环节,应该选择先进有效的消毒灭菌技术,比如采用近些年已经被广泛采用的NICOLER动态杀菌技术,与以往传统的消毒灭菌灭菌相比,NICOLER动态杀菌技术是通过特殊的脉冲信号使得NICOLER发生腔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杀菌因子,整个杀菌过程只需0.1秒,使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持在相对的“无菌无尘”状态。每个环节都能进行不间断的灭菌,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比如,采用YKJ-2500型食品动态消毒机在60平方的车间,开机前1281个/ m3,消毒机开启1小时候156个/m3,开机2小时后93个/ m3,符合企业标准及国家标准。
企业“内功”“修炼”到位,结合国家各个部门联合的监督管理,内外结合,一定能给百姓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让百姓吃上真正“放心食品”。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视,责任重于泰山!